您当前位置:首页资讯公司新闻
壹定发生物单分子测序仪助力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机制研究
时间:
2021-11-11
浏览ci数:

壹定发生物单分子测序仪助力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机制研究


克日,壹定发生物团结国家熏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/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、暨南大学等单元基于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 1600开展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研究的科研效果揭晓在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》上。

gai研究验证了却核分枝杆菌对加替沙星耐药性发生的关jian基因,对指导结核病精准用药和新药研发具有主要意义。

以下为文章解读:

01
研究配景


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(TB)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全球康健威胁。WHO陈诉显示,2018年全球约莫新zeng结核病病例1000万,殒命病例高达140万。现在肺结核的尺度治疗方案(2HRZE/4HR)治疗周期长达6个月且容易复发和发生耐药,因此研发新药来缩短治疗周期、提高治疗效率很是迫切。

现在常用且最有用的抗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是氟喹诺酮类(FQs)。加替沙星(GAT)是第四代FQ,其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DNA促旋酶,以到达抗TB的目的。gyrA和gyrB基因编码了却核分枝杆菌DNA促旋酶两个主要的亚基,若是这两个亚单元基因发生突变,可能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获得GAT耐药性。本研究使用壹定发生物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 1600对GAT-抗性株系举行全基因组重测序,周全剖析其FQ抗性机制以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和新药开发。


02
研究战略


基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v筛选获得GAT-抗性株系,使用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 1600对H37Rv和123个GAT-抗性株系举行全基因组测序,每个株系获得约1Gb(250X)测序数据。随后开展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比对剖析并检测变异位点。对于笼罩深度>10X且突变频率>30%的位点判断为显著突变。

壹定发生物单分子测序仪助力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机制研究

图1 研究思绪


03
研究效果


在123个抗性株系中,检测到gyrAgyrB基因突变的株系数目靠近,其中55.3%(68/123)具有gyrA基因突变,剩余44.7%(55/123)携带gyrB基因突变(详qing见表 1)。


表1 123个结核分枝杆菌GAT-抗性株系gyrA、gyrB基因突变信息统计表

壹定发生物单分子测序仪助力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机制研究

注:MIC,最低抑菌浓度;SNV,单核苷酸突变。



另外,在123个突变株系中,检测到9个株系具有Rv3530c基因突变 [C148T (Q50stop)],12个株系具有Rv1901基因突变[C340T (R114stop)]。可是通过测定并较量携带差异基因突变位点株系的MIC值,发现这两个基因突变与GAT抗性无关,之所襶uan患觳獾绞粲凇an畋愠敌вΑ薄

以是,gyrA和gyrB基因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GAT抗性发生的主要缘故原由。

壹定发生物项目认真人曾立董体现:“测序手艺能快速、准确的检测出病原菌的耐药信息,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,提高疗效,缩短疗程,镌汰抗菌药物滥用、阻止病原菌耐药,延伸现在抗菌药物的可用周期。同时本研究也再ci证实晰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 1600在病原菌基因突变检测上的精准性和有用性。”



图片

关于GenoCare 1600


壹定发生物专注于基因测序上游平台的创新研发,现在已推出自主创新研发的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1600系列和高通量测序平台GenoLab M系列测序仪。

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 1600基于单分子芯片的外貌荧光测序SURFseq(Surface Restricted Fluorescence Sequencing)手艺,使用全内反射光学原理对碱基的光学信号举行识别,实现边合成边测序,具有高敏精准、简朴易用、无需扩zeng、经济高效等特点。gai测序平台于2020年5月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,是天下首款通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单分子测序平台,现在gai产物处于注册审评环节。


壹定发生物单分子测序仪助力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机制研究


更多信息请登录官网www.heykatie.net或拨打热线电话400-822-3660咨询。




参考文献:

1、Bi J, Guo Q, Fu X, Liang J, Zeng L, Zhang G, et al. Characterizing the gene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gatifloxacin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rough whole-genome sequencing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. 2021: 112, 189-194.

2、Zhao L, Deng L, Li G, Jin H, Cai J, Shang H, et al. Single molecule sequencing of the M13 virus genome without amplification. PLoS One 2017: 12.

相关推荐
暂无数据